SEARCH

惠州的歷史文化淵源,身為惠州人的你知道哪些?

原標題:惠州的歷史文化淵源,身為惠州人的你知道哪些?

老客家、新客家,

來到惠州就是惠州人。

試問,身為惠州人的你,

對惠州的歷史文化淵源知道多少?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歷史。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博羅縣;到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唐代時粵東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這裡為禎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

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在惠州一帶繁衍生息,從事捕撈、狩獵和原始的農耕,創造了惠州的遠古文化。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飾有繩紋、方格紋、雲雷紋、夔紋等紋飾的夾砂、泥質陶片。

惠州朝京門

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在博羅散屋村出土過一組大小相近、形制、紋飾相似的7件青銅甬鍾;博羅的蘇屋崗遺址曾採集和出土了青銅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紋為特徵的印紋陶器,在其附近還出土過兩件戰國青銅編鐘。

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并戰爭中消失。近年曾挖掘出規模較大的「縛婁遺址。」 秦統一嶺南之後,在今惠州一帶設置傅羅縣,吳末甘露元年(265年)改傅羅為博羅,另割置欣樂縣,此為歸善縣的前身。

東坡品荔圖

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從南海郡分置東官郡,博羅等縣屬之。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改東官郡為梁化郡,郡治設在原博羅縣治(在今惠東梁化),博羅縣治遷至浮碇岡(今博羅縣城)。這是今惠州境內首次設置的郡治。

東坡紀念館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梁化郡,設循州總管府,轄粵東的循、潮二州。隋煬帝即位后,將循州改為龍川郡。劉岩建立南漢之後,設禎州管轄歸善、博羅、河源、海豐四縣,州治所在惠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之諱,把州名改為惠州,惠州之名從此沿用至今。

惠州西湖

民間文化

惠州民間文化具有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特徵,也保留了相當多當地先民的風俗習慣。同時,由於惠州地處廣東三大方言語系(粵語語系、客家語系、閩南語系)的融匯地帶,加上古代客家人大規模南遷和軍事行動帶來的北方移民,惠州的民俗風情更具有兼容並包的特色。

民俗風情

惠州作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中國古代道教思想學家葛洪(約公元 281- 361)在羅浮山煉丹,留下大量遺迹。由於中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 (公元 1037-1101) 曾謫居惠州, 故有「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之說。

歷史文化

惠州是廣東歷史名城,自古以來就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

中國古代道教思想學家葛洪(約公元 281- 361)在羅浮山煉丹,留下大量遺迹。由於中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 (公元 1037-1101) 曾謫居惠州, 故有「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之說。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卧於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與惠州人之自豪。

素材來源:創聯智慧 網路等

本平台綜合整理 轉載註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