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惠城區

地名由來:是惠州市的中心城區。

惠州體育館惠州體育館惠州泗洲塔惠州泗洲塔紅花湖景區紅花湖景區鄧演達故居(鄧演達故居紀念館)鄧演達故居(鄧演達故居紀念館)惠州科技館惠州科技館

2023年12月,惠城區被認定為2023-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

2023年11月,賽迪顧問發布2023年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惠城區位列第47。

2023年10月,2023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名單發布,惠城區名列第74。

2023年10月,2023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名單發布,惠城區名列第58。

2023年10月,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名單發布,惠城區名列第79。

2023年8月,惠城區上榜2023中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地級市市轄區),位列第85位。

2023年7月,水利部公布惠城區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位列廣東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4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4位。

+惠城區榮譽與相關排名>>

惠城建制於1988年,作為惠州市的政府所在地和中心區,惠城區是惠州乃至整個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的美譽。全區總面積1471平方公里,轄橋東、橋西、江南、江北、河南岸、惠環、龍豐、小金口、水口、陳江10個街道辦事處和汝湖、三棟、瀝林、馬安、潼湖、橫瀝、蘆洲、潼僑等8個鎮,常住人口67萬、外來人口48萬。

地理與文化

惠城區地處東江中下游平原區,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平均氣溫為19.5℃-22.5℃,年均降雨量1731毫米,雨量充沛,四季宜人。自然資源主要有鉭鈮、石灰石、石英砂、花崗岩及鐵、鎢、高嶺土、黃石等礦產。惠城區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有優美的山水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懷抱西湖,衣帶東江,集山、泉、湖、海、島為一體,曾留下蘇東坡、楊萬里、文天祥等文人騷客深深的墨香,孕育了廖仲愷、葉挺、鄧演達等一代英豪,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長期在此交融,形成了惠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胸襟和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建設成績

近年來,惠州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進經濟社會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相繼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榮譽稱號,城區的面貌日新月異,三個文明建設齊頭並進。目前,惠城區已逐步形成了以市區重點發展第三產業、以市郊重點發展工業和城郊型商品農業的「內外雙環」經濟格局,成為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中國男裝名城。同時,又是惠州梅菜的主產區和廣東省最大的甜玉米種植基地。2006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394.03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40元。

經濟排頭兵萬商雲集地

惠城區經濟總量排頭兵優勢明顯,2006年七項經濟指標在全市各縣(區)排名第一:實現生產總值394.03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6.4%;完成區本級生產總值210.99億元,增長16.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5.49億元,同比增長20.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6億元,同比增長18.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增加值220.39億元,同比增長14.5%;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64億元,增長23.1%;實際使用外資2.01億美元,增長44%。如今,已有25家境外世界500強在惠城轄區投資設立了32家企業。

惠城區發展前景廣闊,區委、區政府正按照《惠城區2004-2015年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規劃》以建設山水文化名城、南粵旅遊度假勝地、廣東高新技術產業製造基地、南海石化產業配套服務中心、粵東(北)物流商貿中心為發展目標,努力把惠城區打造成山水生態城和文明富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