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浅谈

中国古代做学问者“游学”,高僧有“云游”,“游”在古代的意思并非旅游,倒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在行进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扶危济困,拯救苍生。

看来,古代做学问者已经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真理,而现代教育却在教室的围栏里让孩子们刻苦钻研着前人写在纸上的成果,并美其名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应试”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词,为了“应试”,中式教育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本标准化,教师专业化,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强控制。

近来此种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无数的专家学者也都在呼吁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出现。

与一般的旅游活动不同,研学旅行是一种学生集体活动,也是教育活动。毫无疑问,研学旅行是培养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为什么研学旅行会受到学生及其父母的特别欢迎?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

所谓体验性,是说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更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所谓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所以,美国每年约有600万青少年参加夏令营活动,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交到了新朋友”。显然,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研学旅行承载着教育功能 。

在游戏中学习,是我们一直以来渴望的被认为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只是先前有一些因素制约了这样的学习模式。而如今我们的教育现状已经与解放初期与文革之后与改革开放初期大不相同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社会观念在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在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教育环境条件在变化,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