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旅游学概论范文五篇

旅游学概论篇1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旅游概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根据《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向2017年及2017年后入学的学生,开始正式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此项政策被喻为中职教育的“国家标准”,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旅游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提供旅游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该学科理论性较强,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学生不够重视,教学效果有限。《旅游概论》成为旅游类专业的学考科目后,原有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考的需求。中职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摆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师面前的课题。教师只有对《旅游概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更高效的教学解决方案,才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分析

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中职在籍学生参加,考核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考试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又注重考查学生职业技能的实操训练。学业水平测试可以加强中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客观地衡量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思想观念,研究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学业水平测试还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成绩作为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优异者,达到高等院校的招生条件,可以获得继续升学的机会,这有利于人才选拔。《旅游概论》是旅游服务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该课程在中职旅游类专业学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二、中职旅游概论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重要但枯燥。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概论》内容涉及旅游地理、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经济、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学生要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理论、基本知识,课程具有综合性、逻辑性、抽象性的特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内容比较枯燥。(2)中职学生学习方面存在困难。中职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学习基础薄弱,文化素质不高,影响其进入中职学校后,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能力不足,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另外,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主动性和自制力较差,《旅游概论》的学习对中职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3)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中职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能力较弱,理论课学习需要记忆,内容枯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有“轻理论,重实训”的学习倾向。中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这种状况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旅游概论》的学习力度。另外,中职学业水平测试是一项新政策,教师既要研究学业水平考试题型,分析《旅游概论》知识考查点,还要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业水平测试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4)教学设施存在问题。中职学校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已有的教学设施更新也比较缓慢,不能适应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手段的落后,无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理论性强的旅游概论学科,教师单一的讲授,学生无法全面地理解知识。(5)中职专业教育体系之间缺乏共享与互动。中职学校之间,中职学校教师之间跨校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会阻碍教学信息的传递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中职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就人才培养、合作教学等沟通渠道不畅,缺乏校企互动。

三、应用学习科学理念改进中职《旅游概论》教学的策略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传统的学校教学已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学习科学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教育学、教育技术等共同推动之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专注研究教与学的跨多学科领域,将学习研究的焦点回归到“人”本身,探索学习的科学规律。学习科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来促进有意义、有深度学习的发生?”。笔者将学习科学理念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探究改进中职《旅游概论》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

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帮助人学习。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自己先要成为学习者,要与时俱进,理解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专业知识的迭代更新,学生的成长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提升《旅游概论》教学效率的重要性,组建《旅游概论》教学团队,融合专业教师集体智慧,积极教研,达成共识,从而更高效、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中职学生面对学考,要设立学习目标并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应该鼓励并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目标。学生从中专一年级开始就要认识到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清楚学考与取得毕业证、与继续升学的联系。在培养学生自信心、学习目标的设立中,家长的积极配合与鼓励支持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教师要引导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鼓励,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避免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绪。再次,改革教学方式,就是要改革“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势部分,剔除“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态式。在教学中,倡导“情境学习”“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活动实践”等主动学习模式,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生活、兴趣、体验联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前+课中+课后”

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互联网+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新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关注学习全过程,教师提供支持、指导、帮助的作用。“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平台,将课堂向前后延伸,形成三个阶段:学生课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段融为一体,互相呼应,把学习自交给学生。(1)课前借助平台,自主学习,养成习惯。课前教师进行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师精心设计《旅游概论》课前自学任务单,制作微课或利用网络优质的视频资源形成课前学习包。教师将学习包到网络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学生课前自学,自学任务单可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学习测评、学习困惑等,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学习,培养自学习惯。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2)课中以学定教,学教互动,释疑总结。首先教师把学生课前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设计成为课中教学的依据,任务单的设计要从易到难,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挑战自己。教师课中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然后教师积极创设情境,主要讲解学生不会的、易出错的、想不到的内容,对知识进行深度讲解。最后对课堂教学归纳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层次结构,明晰重难点。(3)课后拓展延伸,反思评价,知识迁移。课后学生完成学考模拟测试题,巩固知识。连接外部优质学习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深度,如在学习中国旅游简史的旅游饭店时,教师将纪录片《饭店,在历史的转弯处》发到学习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既可拓展学生对旅游饭店视野,也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微课等视频资源。学生学习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为主,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馈。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开展“研考纲,析教材”活动,建立《旅游概论》教学资源库

建立《旅游概论》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是服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团队根据《旅游概论》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建立资源库。(1)建立《旅游概论》学考试题库。《旅游概论》学考,实行一科两考制。试卷分为卷Ⅰ:合格性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表题等;卷Ⅱ:等级性考试,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所有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还需参加等级性考试。教师团队结合教材各章节内容占学考分值的比例,设计全方位覆盖考点的各单元专项试题和综合模拟试题。将选择题、判断题导入“问卷星”网络平台,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可以随时登入“问卷星”进行在线测试训练。简答题、论述题加入学生平时的单元测试、模拟测试当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调整教学。(2)建立《旅游概论》教学视频资源库。课堂教学中,《旅游概论》教学信息呈现形式主要有五种:文字、表格、图片、动画、视频。从中职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分析,教学信息有“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不如动,动不如影”的现象。信息化教学中,以微课为主的教学视频,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教学资源。(3)建立《旅游概论》其他教研素材库。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教学方案、优质教育教学研究文献、历届学生《旅游概论》学考数据等。素材库建设要发挥《旅游概论》教师团队、旅游教研组和旅游集备组的力量,还要借助优质网络资源的素材,如名师工作室的共享教学资源。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旅游概论》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指教学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没有固定、死板的方法,贵在采用恰当而合适的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1)分层教学法。《旅游概论》合格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制评定,按当期考生总数的相应比例,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D级以上为合格,E级为不合格。等级性考试以百分制具体计分。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①目标分层,明确方向:教师详细解读中职学考政策使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本着自愿原则,确定中职学业目标,学生自己进行目标分层:中职毕业目标,或者继续升学目标。②学生分层,明确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学优生、B目标生、C学困生。知识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为A类;学习态度较好,对自己有要求,但学习能力较弱的为B类;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薄弱的为C类。③教学分层,明确要求。A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要求,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B类学生要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C类学生重在心理调整,多予以鼓励,增强学习自信。分层教学可以使各类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2)现场教学法。《旅游概论》现场教学法以“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进行。“走出去”指将教学课堂转移到相关工作现场,教学情景与工作场景相吻合,学生亲身参观体验工作岗位,可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走出去”可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如旅游饭店章节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学校校企合作的XX(福建)大酒店参观见习,学生获得饭店业的前沿资讯,见识各类服务设施,零距离感受企业工作氛围。“请进来”指将行业内的优秀专业人士请进课堂、请进校园,评价指导教学。如在公开课《旅游资源》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邀请业内人士远程参与课堂观摩点评;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开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3)课堂分段教学法。基于脑科学的人类记忆的“首因—近因效应”原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进入大脑的信息和最后进入大脑的信息在学习中更具优势。中职学校的课堂40分钟,存在头尾2个高效期和1个低沉期。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把重要的、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内容放在前15分钟进行,中间10分钟的低沉期,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和回顾,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安排在后15分钟进行,避免将2个高效时间段用于课堂管理。(4)“三分钟停顿”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隔10或15分钟“停一停”,先让学生两两配对或以学习小组形式“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刚才所学到的知识点或感兴趣的点。“三分钟停顿”教学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从倾听状态转换到思考讨论状态,有助于学生及时总结。综上所述,随着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的推进,教师对《旅游概论》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必要。笔者通过研究,从科学的视角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变革实践的最新进展,拓展和更新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学习观和教学设计观,认识和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多种非认知因素。教师和学生彼此配合,共情、共进,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学习科学的理念与教师团队智慧相结合,是提高《旅游概论》教学有效性策略的主要模式。师生共同努力,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契机,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提升师生素养,最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银华.学习科学视角下微型教学视频设计与学习效果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玮.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244.

[3]朱琨.蓝墨云班课在《旅游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2018(12):251,257.

旅游学概论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旅游学概论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石丽璠(1980-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民俗旅游。(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31-01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以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职业技能培训,不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实训和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此。

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涉及课堂教学及其以外的学生活动内容,因此,笔者近来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具体课程在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课程实践,可以理解为是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设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目的和预期效果,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开展的包括课堂内以及课堂外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和检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形成。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以“旅游学概论”课程为例

实践教学改革同样适用于一些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比如,“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也是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较高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改革,在以往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可考虑以下方式:

1.采用小组讨论。“旅游学概论”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容易把握,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进入全班讨论阶段,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这种类型主要针对一些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当堂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讲旅行社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一段“江苏各旅行社暂停赴泰游业务”新闻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讨论:该新闻内容与哪几个专业知识点有密切关系?哪些是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哪些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二是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到课堂上全班集中讨论。这种类型适合一些学生无法马上解决,需要查找课外资料的问题。

2.采用小组竞赛。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够赋予学生压力和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因而,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如在学习旅游资源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时,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代表(合计六名)参加两轮比赛。每轮比赛将黑板分为均等三大块,要求上台的学生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大家熟悉的各种旅游资源,第一轮书写自然旅游资源,第二轮书写人文旅游资源,最后以写出最多旅游资源(要求不重复且正确)的小组获胜。比赛前预留一定时间给学生代表在台下准备,本组同学都可以为其提供资料,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推行三年的情况看,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3.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教学安排在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到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或其他旅游企业单位参观,进行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并邀请旅游业界人士与学生直接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本理论知识。教师在讲授饭店的等级及其评定部分内容时,学生仅学习书本理论不容易区分各种等级的饭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饭店,由部门经理带领学生参观整个饭店并进行介绍。通过参观学生对不同饭店情况基本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分和对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4.安排学生实地调查。本门课程虽然属于基础理论课程,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和现实问题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以致用,应安排一定的调研活动。比如,讲到旅游者章节内容时,单纯分析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实践价值也大打折扣,可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份调查大学生寒暑假出游动机和需求特点的问卷,对本校及其周边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筛选、整合、总结,最后形成书面报告。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旅游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在掌握有关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科研方法后可以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地进行各种类型的调研。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保障

1.完善实践教学政策。笔者所任教的学院于2009年明确提出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的工作思路,并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学院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师技能大赛,评选出“教学能手”给予大力奖励。比赛当中一个重要评分标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此外学院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0年专门设立了学期实践教学专项课题立项项目并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其中包括18项课程改革微型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对具体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亦能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

2.确立评价体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要取得成效,还有赖于各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这里主要讨论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仅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时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建立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坚持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将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形成教学团队。“旅游学概论”课程已被学院列为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课程的特色之一就是整个教师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和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组成。由于各个章节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许多基础知识在今后相关课程中同样涉及,包括“旅游开发与规划”“饭店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因此可以将本门课程各章节进行分解。比如“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讲教师专门负责“旅游学概论”课程当中旅游市场一章,同时组织有关课程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同一知识点在本科教育期间被重复讲述。教师团队中各位老师相互听课评课,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建立实践基地。为了充分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与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是极其必要的。学院近几年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与桂林中国国际旅行社、桂林青年旅行社、桂林桂山大酒店、桂林大正温泉度假酒店等多家旅游企业单位签订建立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出经过旅游企业单位同意,学院将不定期安排在校生到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与桂林喜来登饭店、香格里拉饭店等著名国际连锁饭店,桂林九马画山峡谷漂流景区、桂林盐马古道旅游区等多个景区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会琴,杨湖浩,周玲,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旅游学刊,2009(4).

旅游学概论篇3

在目前的旅游教学改革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来展开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了集中体现。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模式,它先后在60多所医科院校中推广、修正至今,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不断调整改进,这种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等。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真实的问题场景中,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和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PBL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PBL的内涵

目前关于PBL的界定得到广泛认可的是:PBL是一种将学习“抛锚”( anchor)于具体的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面对的是许多真实场景中的劣构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去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信息加工建构主义”者们认为,PBL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种形式,它引导学生建构现实世界的理论,而现实世界是通过呈现的问题所表征的。在由相同问题形成的接近于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合作行动,并利用不同的信息资源掌握有关这些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新知识。因此,PBL教学方法首先是获得特定学科领域知识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可以认为,PBL,即问题式学习,它强调把学习过程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设想的现实场景中,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来解决现实性问题,来学习和了解问题背后隐含的知识规律,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 PBL的特征

1、问题场景、学生和教师是PBL的三大基本组成要素

问题场景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核心,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而学生和教师分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协助者和指导者,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创设场景的作用。表1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2、小组合作是PBL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PBL教学模式中特别注重小组协作,合作小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单位,而小组讨论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爆炸效应”,则更加有助于拓展思维和掌握规律。小组成员们通过相互沟通和配合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二、《旅游概论》课程中PBL教学思路的设计

《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旅游及旅游活动、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前景等理论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对旅游业务的实践操作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理论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基于PBL模式的课程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大纲,又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的思路如下 第一,教师提出课前思考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作为学习的起点。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对课前思考问题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各个章节及每个课时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够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内容。

第二,学生成立学习合作小组。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遵循自愿加入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5~7名成员,由小组成员推荐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任务分配、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

第三,学生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问题设置以及小组成员确定以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经过有效地沟通、讨论,纠正彼此之间的错误认识,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即学习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师与学生间良性互动。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在点评讨论课上,教师应让每名组长以课堂现场报告、PPT文稿演示等方式,来演示各小组查找资料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给出最终结论;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通过提出疑问、给出意见的方式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并对所涉及内容的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地方作出阐述、总结。把教师点评与学生总结、反思相结合起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将会使得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终的结论更加明晰。

例如:我们在学习《旅游和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章时,根据本章所涉及到的五块内容:旅游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由班级同学自由组成A、B、C、D、E五个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个相对感兴趣的内容,老师对这五块内容应解决哪些问题分别进行布置,同学回去后则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解决自己所领取任务的相关资料,各成员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达成共识。在下一次上课时,教师请组长将每一组的成果一一展示,其他同学通过提问等方式积极参与讨论,而在这五块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旅游业对其作用和影响都是双重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要全面,举例要恰当,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讲得不够全面,观点不够清晰时给予恰当的指出,最后让同学投票选出最佳团队。这样既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又使原先抽象的理论一下子变得非常通透。

三、PBL教学法应用于《旅游概论》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明确的。《旅游概论》这门课程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身。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理论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现代旅游学理念和思维模式,有能力拟订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可操作性强的景区宣传和管理方案;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景区管理以及旅游学理论中所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教师应了解 PBL教学法的实质,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应是单纯的把书本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旅游管理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了解、认识旅游管理相关理论和规范的基础课,目前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但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旅游概述、现代旅游管理理论、旅游组织管理、旅游营销管理、景区环境维护、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以及旅游市场运作等主要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只讲课本上所写的知识,还应该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以及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必须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还在学习《管理学》等课程,现代旅游管理这一章的内容与《管理学》中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因而应讲解合理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又如,旅游景区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由于今后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因而旅游景区管理以及营销模式要作为重点来进行讲解,多设问题,多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相关内容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单一的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为教学主体,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PBL教学模式是一种真正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来获取现代旅游学的理念及旅游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处于被弱化状态,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引导与总结的作用,而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的主要任务查询教材、相关书籍、文献等,结合现代旅游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并对学生解答问题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总结、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看,教师的任务似乎是减轻了,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PBL教学模式的精华在于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的设置是关键之处,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对旅游业的发展动态要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良好的实践环境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学习过程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旅游概论》课程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突出旅游学理论的实用性,通过实践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构建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有更多亲身体验真实的旅游管理。

旅游学概论篇4

关键词: 旅游专业 职业学校 旅游概论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就让孩子到职业高中上几年学的初中生。在山西,无论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都很少有人把职业高中当做自己成才的摇篮。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公共课的基础比较差,文化课基础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他们考不上高中,在以中考指挥教学的初中可能就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差等。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有一定难度。

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基本上不受老师怎么管理,他们来到职业高中后,我们就不能再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已经习惯坐座位时坐在最后一排或者角落,已经习惯老师在提问问题时主动跳过自己。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英语不好的学生可能几何学得比较好,逻辑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记忆力很好,教师当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带着欣赏和发现美的心情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二、在教学工作中做知识的铺垫、鼓励学生发言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当初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他们有的是随意报的,有的是认为这个专业可以出去玩,殊不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大量的专业课需要学习,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

《旅游概论》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一般在高一第一个学期开设,让学生从客观上整体认知旅游。现在职业高中通用的《旅游概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整本书的理论性比较强,课本理论系统,但缺乏实际例子。学生刚刚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对于这样的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大多来自农村。对于旅游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他们或多或少感到旅游离自己好远。刚开始在给学生讲授这门课的时候,教师不要讲太多。讲的内容少一点,举的例子多一点。比如旅游概论刚开始的课程《旅游的产生》,学生对于原始社会的社会历史背景很不熟悉,因为他们的初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正确给学生定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多历史的铺垫知识课本中并没有提及而学生也并不熟悉,所以讲旅游产生时,教师首先要对原始社会的历史背景,比如人们为什么迁徙、社会经历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等进行铺垫。在对这些知识进行铺垫以后,教师再进行旅游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专业问题的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的知识铺垫到了什么地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每节课的内容少点,让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这门课能听懂,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对于旅游有了感官上的认识以后,有些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对灵石的了解,说说什么属于灵石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学生在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方法时很不适应,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站起来,不论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即使回答是错误的,也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尤其是对于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更要鼓励他们站起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一些学生习惯说“不会”,在他们说不会的时候教师应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再想想,相信你们能行,并给学生适当引导。通过不断鼓励,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张开嘴,说一两句话;学习好的学生逐渐地能够说一个观点。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以后奢侈的消费。有很多学生连火车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坐过。所以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就要让学生看看什么是火车,通过幻灯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火车。我在讲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铁路最远通到哪里?”我在惊叹的同时更加的生发感慨,现在的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旅游内容涉及的六大要素学生就知道得更少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尽量用学生知道的内容引导他们认识未知的事物。举例说其他地方学生比较陌生,灵石的王家大院景区学生比较成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客人来了王家大院吃什么、住什么、买什么等,让学生发言,并根据身边实际推出理论知识,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旅游学概论篇5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中职学校;旅游概论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中职《旅游概论》课程特点

《旅游概论》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人门课程,足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专业必修课。它以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三要素为切入点,探讨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从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方面,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现象。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能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同时,通过旅游审美的熏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旅游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扎实基础。

二、中职《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研究背景

在《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中,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旅游概论》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与弊端。因此,建设适合中职学校《旅游慨论》课程的内容体系,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已成为当前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三、中职《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及其实用意义

1.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典型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这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2.任务驱动教学的实用意义。

(1)有利于打破教材原有的板块结构和教材局限。在《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在确定“旅游活动要素分析”为该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全面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这就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结构和章节局限,形成“1个核心、3个模块、5个学习项目、22个具体学习任务”的课程教学体系。1个核心为:旅游活动分析;3个模块为:旅游活动基础知识,现代旅游三要素。现代旅游关联问题:5大任务为:走进旅游、认识旅游,如何成为名旅游者,向同学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分析当地的旅游发展情况:22个具体学习任务为:旅游的产生、古代旅行、近代旅游、现代旅游、旅游的概念、旅游的类型、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旅游者的界定、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的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每一项任务的教学以真实案例导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调查访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等方式和手段实现每一项教学目标。

(2)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实现。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建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改造,《旅游概论》课程具有内容知识与技能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旅游概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旅游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过程中,自己必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找出切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点。要真正实现的教师主导地位,创设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难点来设计任务,将自己所要讲授的内容艺术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当中,使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的提出要与实际生活相适应,目标要明确,操作性要强。

(3)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设计好任务后,就要组织、引导、激励学生来积极完成任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是学生主体发展与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必须要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成功感。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可以真正解放出来,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突出强调学生在教育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及主体作用。学生既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又是我们教育的参与者: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被忽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四、中职《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应用过程

以笔者所任的《旅游概论》课程第四个大任务《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为例,来简述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应用过程。

1.第一阶段:提出明确任务。为了表达对家人多年来关爱的感激之情,利用自己学习旅游专业的优势,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这样布置的任务已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对家人热爱的表现。接下来笔者把整个任务分解成5个较小的具体任务:寻找合适的旅行社,联系能提供旅途当中吃住的旅游饭店,落实恰当的旅游交通,确定游玩的旅游景点,计划好采购的旅游商品。通过以上5个分解任务,学生明确了总体任务,借助一定的情景模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解决“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这个较为复杂的任务。

2.第二阶段:学生完成任务一个好的任务,学生在完成时是不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及审美观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协作(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通过互相学习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精神,体会合作乐趣。如“寻找合适的旅行社”,笔者关注学生任务的进行情况,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个帮助是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提供的,有笔者提出建议.也有在笔者指导下学生向外界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由笔者“包办”。

3.第三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为此,笔者先让小组间进行互相评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修改不足之处,最后举行一个成果交流会,由笔者与学生组成一个评价小组,选出“最科学的安排”、“最节省的安排”、“最感人的安排”,等等。这其实不止是一堂旅游知识课,而且是一堂充满亲情的感恩课.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4.第四阶段,建构新知。这一阶段是对任务的检查与重新进行的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并对目标任务做比第一次更为具体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