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旅遊學概論範文五篇

旅遊學概論篇1

關鍵詞:學業水平測試;旅遊概論;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根據《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向2017年及2017年後入學的學生,開始正式實施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此項政策被喻為中職教育的「國家標準」,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旅遊概論》是旅遊類專業的入門基礎課程,提供旅遊學科知識的結構框架,幫助學生構建專業知識體系,該學科理論性較強,學習有一定難度,但學生不夠重視,教學效果有限。《旅遊概論》成為旅遊類專業的學考科目后,原有的教育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考的需求。中職旅遊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是擺在中職旅遊專業教師面前的課題。教師只有對《旅遊概論》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找更高效的教學解決方案,才能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中職學業水平考試分析

中職學業水平測試要求中職在籍學生參加,考核內容包括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考試既注重考查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又注重考查學生職業技能的實操訓練。學業水平測試可以加強中職學校的課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客觀地衡量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可以促進教師更新教學思想觀念,研究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水平。學業水平測試還可以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考試成績作為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評價、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參加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成績優異者,達到高等院校的招生條件,可以獲得繼續升學的機會,這有利於人才選拔。《旅遊概論》是旅遊服務類專業基礎知識考試科目,該課程在中職旅遊類專業學考中佔據重要的位置。

二、中職旅遊概論課程在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1)學科理論性較強,內容重要但枯燥。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旅遊概論》內容涉及旅遊地理、旅遊歷史、旅遊文化、旅遊經濟、旅遊管理、旅遊心理學等專業課程,學生要理解旅遊的基本概念、理論、基本知識,課程具有綜合性、邏輯性、抽象性的特點。學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內容比較枯燥。(2)中職學生學習方面存在困難。中職學生在文化知識方面學習基礎薄弱,文化素質不高,影響其進入中職學校后,系統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方面能力不足,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另外,中職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學習主動性和自制力較差,《旅遊概論》的學習對中職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3)課程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中職課程設置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中職學生文化課學習能力較弱,理論課學習需要記憶,內容枯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有「輕理論,重實訓」的學習傾向。中職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大多數中職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這種狀況也會影響到學生對《旅遊概論》的學習力度。另外,中職學業水平測試是一項新政策,教師既要研究學業水平考試題型,分析《旅遊概論》知識考查點,還要思考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業水平測試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4)教學設施存在問題。中職學校缺乏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部分學校由於資金不足,教學設施設備配備不足,已有的教學設施更新也比較緩慢,不能適應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學設施手段的落後,無法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對理論性強的旅遊概論學科,教師單一的講授,學生無法全面地理解知識。(5)中職專業教育體系之間缺乏共享與互動。中職學校之間,中職學校教師之間跨校進行教學經驗交流、溝通的機會相對較少,這會阻礙教學信息的傳遞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另外,中職學校和旅遊企業之間就人才培養、合作教學等溝通渠道不暢,缺乏校企互動。

三、應用學習科學理念改進中職《旅遊概論》教學的策略

隨著人類進入知識經濟社會,傳統的學校教學已無法適應新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學習科學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它是在認知科學、教育心理學、腦科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教育學、教育技術等共同推動之下,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它專註研究教與學的跨多學科領域,將學習研究的焦點回歸到「人」本身,探索學習的科學規律。學習科學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主要研究「學習的本質是什麼?」「人是如何學習的?」「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環境來促進有意義、有深度學習的發生?」。筆者將學習科學理念與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探究改進中職《旅遊概論》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式

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幫助人學習。首先,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要改進教學方式,教師自己先要成為學習者,要與時俱進,理解學習。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在不斷創新與發展,專業知識的迭代更新,學生的成長也在發生變化,這些因素都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中職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提升《旅遊概論》教學效率的重要性,組建《旅遊概論》教學團隊,融合專業教師集體智慧,積極教研,達成共識,從而更高效、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其次,中職學生面對學考,要設立學習目標並樹立學習自信心。教師應該鼓勵並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目標。學生從中專一年級開始就要認識到學業水平考試的重要性,清楚學考與取得畢業證、與繼續升學的聯繫。在培養學生自信心、學習目標的設立中,家長的積極配合與鼓勵支持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教師要引導家長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鼓勵,及時表揚學生的進步,避免學生產生自卑的情緒。再次,改革教學方式,就是要改革「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保留傳統教學中的優勢部分,剔除「滿堂灌」的被動學習態式。在教學中,倡導「情境學習」「小組合作」「互動探究」「活動實踐」等主動學習模式,將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經歷、生活、興趣、體驗聯繫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課前+課中+課後」

一體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構建「互聯網+教育」條件下人才培養新模式。」信息化教學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關注學習全過程,教師提供支持、指導、幫助的作用。「課前+課中+課後」一體化混合式教學模式,藉助網路平台,將課堂向前後延伸,形成三個階段:學生課前自學,課中探究,課後拓展。三段融為一體,互相呼應,把學習自交給學生。(1)課前藉助平台,自主學習,養成習慣。課前教師進行學情分析,預習測評。教師精心設計《旅遊概論》課前自學任務單,製作微課或利用網路優質的視頻資源形成課前學習包。教師將學習包到網路平台,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學生課前自學,自學任務單可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學習測評、學習困惑等,學生可以自定步調學習,培養自學習慣。教師通過學習平台,了解學生自學的情況。(2)課中以學定教,學教互動,釋疑總結。首先教師把學生課前自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設計成為課中教學的依據,任務單的設計要從易到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挑戰自己。教師課中檢測學生自主學習成果,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然後教師積極創設情境,主要講解學生不會的、易出錯的、想不到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深度講解。最後對課堂教學歸納梳理總結,幫助學生釐清知識的層次結構,明晰重難點。(3)課後拓展延伸,反思評價,知識遷移。課後學生完成學考模擬測試題,鞏固知識。連接外部優質學習資源,拓展課堂教學深度,如在學習中國旅遊簡史的旅遊飯店時,教師將紀錄片《飯店,在歷史的轉彎處》發到學習平台,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觀看,既可拓展學生對旅遊飯店視野,也有助於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課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反覆觀看微課等視頻資源。學生學習評價以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為主,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反饋。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

(三)開展「研考綱,析教材」活動,建立《旅遊概論》教學資源庫

建立《旅遊概論》教學資源庫的目的是服務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團隊根據《旅遊概論》學業水平考試大綱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可從以下三方面建立資源庫。(1)建立《旅遊概論》學考試題庫。《旅遊概論》學考,實行一科兩考制。試卷分為卷Ⅰ:合格性考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填表題等;卷Ⅱ:等級性考試,題型包括多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等。所有學生均須參加合格性考試,有升學意願的學生還需參加等級性考試。教師團隊結合教材各章節內容占學考分值的比例,設計全方位覆蓋考點的各單元專項試題和綜合模擬試題。將選擇題、判斷題導入「問卷星」網路平台,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可以隨時登入「問卷星」進行在線測試訓練。簡答題、論述題加入學生平時的單元測試、模擬測試當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調整教學。(2)建立《旅遊概論》教學視頻資源庫。課堂教學中,《旅遊概論》教學信息呈現形式主要有五種:文字、表格、圖片、動畫、視頻。從中職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分析,教學信息有「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圖不如動,動不如影」的現象。信息化教學中,以微課為主的教學視頻,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教學資源。(3)建立《旅遊概論》其他教研素材庫。主要包括《旅遊概論》教學方案、優質教育教學研究文獻、歷屆學生《旅遊概論》學考數據等。素材庫建設要發揮《旅遊概論》教師團隊、旅遊教研組和旅遊集備組的力量,還要藉助優質網路資源的素材,如名師工作室的共享教學資源。

(四)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旅遊概論》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指教學是有一定規律的,但沒有固定、死板的方法,貴在採用恰當而合適的方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優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1)分層教學法。《旅遊概論》合格性考試成績以等級制評定,按當期考生總數的相應比例,劃分為ABCDE五個等級,D級以上為合格,E級為不合格。等級性考試以百分制具體計分。在這樣的考試製度下,分層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是:①目標分層,明確方向:教師詳細解讀中職學考政策使學生及家長充分了解,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本著自願原則,確定中職學業目標,學生自己進行目標分層:中職畢業目標,或者繼續升學目標。②學生分層,明確層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將學生分為ABC三類,A學優生、B目標生、C學困生。知識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為A類;學習態度較好,對自己有要求,但學習能力較弱的為B類;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薄弱的為C類。③教學分層,明確要求。A類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要求,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B類學生要挖掘學生潛力,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主動性;C類學生重在心理調整,多予以鼓勵,增強學習自信。分層教學可以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提高。(2)現場教學法。《旅遊概論》現場教學法以「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進行。「走出去」指將教學課堂轉移到相關工作現場,教學情景與工作場景相吻合,學生親身參觀體驗工作崗位,可彌補學校課堂教學的不足。「走出去」可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也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如旅遊飯店章節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到學校校企合作的XX(福建)大酒店參觀見習,學生獲得飯店業的前沿資訊,見識各類服務設施,零距離感受企業工作氛圍。「請進來」指將行業內的優秀專業人士請進課堂、請進校園,評價指導教學。如在公開課《旅遊資源》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邀請業內人士遠程參與課堂觀摩點評;邀請學校優秀畢業生到學校開講座,與學生面對面交流。(3)課堂分段教學法。基於腦科學的人類記憶的「首因—近因效應」原理,課堂教學中首先進入大腦的信息和最後進入大腦的信息在學習中更具優勢。中職學校的課堂40分鐘,存在頭尾2個高效期和1個低沉期。教師採用分段教學的方法,把重要的、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內容放在前15分鐘進行,中間10分鐘的低沉期,安排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練習和回顧,對學習內容的總結和提煉安排在後15分鐘進行,避免將2個高效時間段用於課堂管理。(4)「三分鐘停頓」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每隔10或15分鐘「停一停」,先讓學生兩兩配對或以學習小組形式「想一想」,然後「說一說」剛才所學到的知識點或感興趣的點。「三分鐘停頓」教學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從傾聽狀態轉換到思考討論狀態,有助於學生及時總結。綜上所述,隨著中職學業水平測試工作的推進,教師對《旅遊概論》的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成為必要。筆者通過研究,從科學的視角了解當前教育教學變革實踐的最新進展,拓展和更新了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學習觀和教學設計觀,認識和了解影響學生學習的多種非認知因素。教師和學生彼此配合,共情、共進,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思想,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的深入融合,學習科學的理念與教師團隊智慧相結合,是提高《旅遊概論》教學有效性策略的主要模式。師生共同努力,以學業水平考試為契機,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提升師生素養,最終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郝銀華.學習科學視角下微型教學視頻設計與學習效果研究[D].大連:遼寧師範大學,2014.

[2]王瑋.提升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效果的措施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4):244.

[3]朱琨.藍墨雲班課在《旅遊概論》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旅遊,2018(12):251,257.

旅遊學概論篇2

[關鍵詞]獨立學院 旅遊學概論 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石麗璠(1980- ),女,廣西桂林人,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旅遊管理、民俗旅遊。(廣西 桂林 541006)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131-01

一、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實踐教學是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實現學生應用知識、掌握技能、獲得新知識等教育目標的教學形式,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以往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存在一定誤區,認為實踐教學就是職業技能培訓,不屬於高等教育範疇,將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實訓和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而實踐教學的內容並不僅限於此。

實踐教學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涉及課堂教學及其以外的學生活動內容,因此,筆者近來以課程實踐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關注具體課程在課堂內與課堂外的實踐教學形式。所謂課程實踐,可以理解為是按照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設定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目的和預期效果,為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開展的包括課堂內以及課堂外的各種實踐教學活動。課程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升華和檢驗,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發散思維、批判思維的形成。

二、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以「旅遊學概論」課程為例

實踐教學改革同樣適用於一些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比如,「旅遊學概論」課程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基礎入門課程,也是主幹核心課程之一。這門課程概念較多、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時提不起興趣,學習效果不理想,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較高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改革,在以往理論講授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可考慮以下方式:

1.採用小組討論。「旅遊學概論」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重點、難點問題,學生被動地學習不容易把握,可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具體又可細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需要安排小組討論,小組討論結束後進入全班討論階段,每組選出一名代表發言,闡述自己小組的主要觀點。這種類型主要針對一些學生能夠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當堂解決的問題,比如,在講旅行社章節時,給學生播放一段「江蘇各旅行社暫停赴泰游業務」新聞視頻資料,要求學生討論:該新聞內容與哪幾個專業知識點有密切關係?哪些是前面章節所學的知識,哪些是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最後進行總結歸納。二是教師提前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先分小組討論,然後到課堂上全班集中討論。這種類型適合一些學生無法馬上解決,需要查找課外資料的問題。

2.採用小組競賽。在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能夠賦予學生壓力和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其潛能,因而,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競賽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如在學習旅遊資源的分類這部分內容時,將全班分為三組,每組推選兩名學生代表(合計六名)參加兩輪比賽。每輪比賽將黑板分為均等三大塊,要求上台的學生代表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大家熟悉的各種旅遊資源,第一輪書寫自然旅遊資源,第二輪書寫人文旅遊資源,最後以寫出最多旅遊資源(要求不重複且正確)的小組獲勝。比賽前預留一定時間給學生代表在台下準備,本組同學都可以為其提供資料,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從推行三年的情況看,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3.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教學安排在課堂之外。組織學生到旅遊飯店、旅遊景區或其他旅遊企業單位參觀,進行專業認知實踐教學,並邀請旅遊業界人士與學生直接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書本理論知識。教師在講授飯店的等級及其評定部分內容時,學生僅學習書本理論不容易區分各種等級的飯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三星級、四星級和五星級飯店,由部門經理帶領學生參觀整個飯店並進行介紹。通過參觀學生對不同飯店情況基本了解,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分和對比,這種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式受到學生的歡迎。

4.安排學生實地調查。本門課程雖然屬於基礎理論課程,但課程中的許多內容都和現實問題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感到學以致用,應安排一定的調研活動。比如,講到旅遊者章節內容時,單純分析影響旅遊需求的客觀和主觀因素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實踐價值也大打折扣,可讓學生分組設計一份調查大學生寒暑假出遊動機和需求特點的問卷,對本校及其周邊院校學生進行調查,將收集到的資料篩選、整合、總結,最後形成書面報告。這種方式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旅遊科學研究能力,學生在掌握有關收集資料、數據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科研方法后可以到旅遊景區、旅遊飯店等地進行各種類型的調研。

三、實踐教學改革的實施保障

1.完善實踐教學政策。筆者所任教的學院於2009年明確提出以實踐性教學為中心開展各項教學的工作思路,並為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教師技能大賽,評選出「教學能手」給予大力獎勵。比賽當中一個重要評分標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此外學院為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2010年專門設立了學期實踐教學專項課題立項項目並給予配套經費支持,其中包括18項課程改革微型項目,通過這種方式極大地推動了對具體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亦能進一步促進課程教學。

2.確立評價體系。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要取得成效,還有賴於各種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這裡主要討論學生評價體系和教師評價體系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重視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對學生成績的評價不僅將平時成績、期末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同時將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和行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團隊合作精神、綜合實踐能力納入考核的範圍,使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建立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者結合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積极參与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教師要堅持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將學生評價、同事評價和自我評價結合起來,使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3.形成教學團隊。「旅遊學概論」課程已被學院列為精品課程進行重點建設,課程的特色之一就是整個教師團隊由課程負責人和相關課程的主講教師組成。由於各個章節內容具有相對獨立性,許多基礎知識在今後相關課程中同樣涉及,包括「旅遊開發與規劃」「飯店經營與管理」「旅遊市場營銷」等課程,因此可以將本門課程各章節進行分解。比如「旅遊市場營銷」課程的主講教師專門負責「旅遊學概論」課程當中旅遊市場一章,同時組織有關課程實踐活動,從而能夠有效避免同一知識點在本科教育期間被重複講述。教師團隊中各位老師相互聽課評課,進行專業上的交流與溝通,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4.建立實踐基地。為了充分開展課程實踐教學,與各旅遊企事業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是極其必要的。學院近幾年加大實踐基地建設力度,與桂林中國國際旅行社、桂林青年旅行社、桂林桂山大酒店、桂林大正溫泉度假酒店等多家旅遊企業單位簽訂建立實踐基地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明確提出經過旅遊企業單位同意,學院將不定期安排在校生到企業單位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同時與桂林喜來登飯店、香格里拉飯店等著名國際連鎖飯店,桂林九馬畫山峽谷漂流景區、桂林鹽馬古道旅遊區等多個景區保持密切合作關係,為學生課程實踐教學提供了場所保證。

[參考文獻]

[1]李天元.旅遊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鍾啟泉,汪霞,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3]李會琴,楊湖浩,周玲,等.旅遊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旅遊學概論》為例[J].旅遊學刊,2009(4).

旅遊學概論篇3

在目前的旅遊教學改革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來展開教學過程已經成為一條基本的改革思路。這條思路在基於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得到了集中體現。1969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巴羅斯(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了PBL教學模式,它先後在60多所醫科院校中推廣、修正至今,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廣為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經過不斷調整改進,這種模式正越來越多地被其他領域所採用,如商業教育、建築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會工作教育等等。PBL教學法強調把學習置於複雜的、真實的問題場景中,通過學習者之間的相互配合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知識和規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PBL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 PBL的內涵

目前關於PBL的界定得到廣泛認可的是:PBL是一種將學習「拋錨」( anchor)於具體的問題之中的一種情境化了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面對的是許多真實場景中的劣構性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通過合作去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信息加工建構主義」者們認為,PBL是建構主義學習的一種形式,它引導學生建構現實世界的理論,而現實世界是通過呈現的問題所表徵的。在由相同問題形成的接近於現實世界的場景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合作行動,並利用不同的信息資源掌握有關這些問題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的新知識。因此,PBL教學方法首先是獲得特定學科領域知識的一種特殊的方法。可以認為,PBL,即問題式學習,它強調把學習過程置於複雜的、有意義的設想的現實場景中,讓學生們通過合作來解決現實性問題,來學習和了解問題背後隱含的知識規律,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 PBL的特徵

1、問題場景、學生和教師是PBL的三大基本組成要素

問題場景是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組織核心,PBL教學法強調以問題為核心,而學生和教師分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協助者和指導者,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創設場景的作用。表1中將傳統教學模式與PBL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的比較:

2、小組合作是PBL的主要組織形式

在PBL教學模式中特別注重小組協作,合作小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單位,而小組討論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識爆炸效應」,則更加有助於拓展思維和掌握規律。小組成員們通過相互溝通和配合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二、《旅遊概論》課程中PBL教學思路的設計

《旅遊概論》是旅遊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旅遊及旅遊活動、旅遊業、旅遊市場、旅遊與旅遊業的影響及發展前景等理論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對旅遊業務的實踐操作有初步的認識,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基礎理論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基於PBL模式的課程教學計劃時,既要考慮課程的教學大綱,又要緊密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的思路如下 第一,教師提出課前思考問題。在上課之前,教師要結合課程教學目標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們通過思考這些問題來作為學習的起點。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在對課前思考問題進行設計時,要充分結合各個章節及每個課時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概念,並且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能夠引出需要學生掌握的相關內容。

第二,學生成立學習合作小組。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遵循自願加入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5~7名成員,由小組成員推薦一名組長,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任務分配、組織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

第三,學生多種方式解決問題。通過查閱文獻、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問題設置以及小組成員確定以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圖書館、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取解決問題的相關資料。同時,小組成員之間經過有效地溝通、討論,糾正彼此之間的錯誤認識,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即學習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教師與學生間良性互動。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小組討論等方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之後,在點評討論課上,教師應讓每名組長以課堂現場報告、PPT文稿演示等方式,來演示各小組查找資料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並給出最終結論;教師與其他學生可以通過提出疑問、給出意見的方式參與討論。最後教師可以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並對所涉及內容的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地方作出闡述、總結。把教師點評與學生總結、反思相結合起來,實現師生間的互動,將會使得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最終的結論更加明晰。

例如:我們在學習《旅遊和旅遊業的影響和作用》這一章時,根據本章所涉及到的五塊內容:旅遊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旅遊業對文化教育的作用;旅遊業對社會的影響;旅遊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由班級同學自由組成A、B、C、D、E五個小組,每一小組選擇一個相對感興趣的內容,老師對這五塊內容應解決哪些問題分別進行布置,同學回去后則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解決自己所領取任務的相關資料,各成員間進行有效的溝通,並達成共識。在下一次上課時,教師請組長將每一組的成果一一展示,其他同學通過提問等方式積极參与討論,而在這五塊所要學習的內容中,旅遊業對其作用和影響都是雙重的,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這就要求同學們查找資料要全面,舉例要恰當,教師在學生解決問題時講得不夠全面,觀點不夠清晰時給予恰當的指出,最後讓同學投票選出最佳團隊。這樣既提高了每位同學的學習興趣,又使原先抽象的理論一下子變得非常通透。

三、PBL教學法應用於《旅遊概論》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明確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也是每一位任課教師必須明確的。《旅遊概論》這門課程集理論性和實用性於一身。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旅遊學理論及相關的基礎知識,形成現代旅遊學理念和思維模式,有能力擬訂具有一定理論高度,可操作性強的景區宣傳和管理方案;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旅遊景區管理以及旅遊學理論中所面臨的難點和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教師應了解 PBL教學法的實質,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應是單純的把書本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旅遊管理中的一些現實問題。

(二)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

《旅遊概論》是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了解、認識旅遊管理相關理論和規範的基礎課,目前有多種版本的教材,但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旅遊概述、現代旅遊管理理論、旅遊組織管理、旅遊營銷管理、景區環境維護、旅遊安全管理、旅遊從業人員管理以及旅遊市場運作等主要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應只講課本上所寫的知識,還應該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與其他課程的相關性以及學生今後的就業方向等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必須突出教學重點。例如,學生們在學習本課程的同時還在學習《管理學》等課程,現代旅遊管理這一章的內容與《管理學》中的內容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因而應講解合理的內容,避免重複講解,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又如,旅遊景區管理以及營銷模式,由於今後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為旅遊相關行業工作,因而旅遊景區管理以及營銷模式要作為重點來進行講解,多設問題,多模擬實際場景,讓學生們充分了解相關內容的複雜性和多變性。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角色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單一的填鴨式的被動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為教學主體,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而PBL教學模式是一種真正強調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學習模式來獲取現代旅遊學的理念及旅遊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處於被弱化狀態,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引導與總結的作用,而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課程的主要任務查詢教材、相關書籍、文獻等,結合現代旅遊管理中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並對學生解答問題中存在的錯誤進行總結、講解,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來看,教師的任務似乎是減輕了,但實際上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PBL教學模式的精華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問題的設置是關鍵之處,需要教師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及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熟練掌握本課程的全部內容,對旅遊業的發展動態要充分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出具有代表性、實用性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構建良好的實踐環境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環境對於學習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學習過程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都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完成。《旅遊概論》課程強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突出旅遊學理論的實用性,通過實踐環節使得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能夠運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各種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各種手段,構建良好的實踐環境,使學生有更多親身體驗真實的旅遊管理。

旅遊學概論篇4

關鍵詞: 旅遊專業 職業學校 旅遊概論教學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現狀

近幾年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下降,學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就讓孩子到職業高中上幾年學的初中生。在山西,無論從家長的角度還是從學生角度,都很少有人把職業高中當做自己成才的搖籃。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公共課的基礎比較差,文化課基礎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由於他們考不上高中,在以中考指揮教學的初中可能就得不到老師的關注,而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差等。文化課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導致他們的專業學習有一定難度。

由於學生在小學、初中基本上不受老師怎麼管理,他們來到職業高中后,我們就不能再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對待他們。他們已經習慣坐座位時坐在最後一排或者角落,已經習慣老師在提問問題時主動跳過自己。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要尊重學生,關心、關愛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比如英語不好的學生可能幾何學得比較好,邏輯能力不強的學生可能記憶力很好,教師當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帶著欣賞和發現美的心情走進課堂、走進學生。

二、在教學工作中做知識的鋪墊、鼓勵學生髮言

中等職業學校旅遊專業的學生當初在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對這個專業並不是很了解,他們有的是隨意報的,有的是認為這個專業可以出去玩,殊不知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有大量的專業課需要學習,有大量的內容需要記憶。

《旅遊概論》是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一般在高一第一個學期開設,讓學生從客觀上整體認知旅遊。現在職業高中通用的《旅遊概論》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整本書的理論性比較強,課本理論系統,但缺乏實際例子。學生剛剛從初中過渡到高中,對於這樣的課程,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

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很一般,大多來自農村。對於旅遊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他們或多或少感到旅遊離自己好遠。剛開始在給學生講授這門課的時候,教師不要講太多。講的內容少一點,舉的例子多一點。比如旅遊概論剛開始的課程《旅遊的產生》,學生對於原始社會的社會歷史背景很不熟悉,因為他們的初歷史基礎相對薄弱。教師要正確給學生定位,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很多歷史的鋪墊知識課本中並沒有提及而學生也並不熟悉,所以講旅遊產生時,教師首先要對原始社會的歷史背景,比如人們為什麼遷徙、社會經歷的三次社會大分工等進行鋪墊。在對這些知識進行鋪墊以後,教師再進行旅遊是怎樣產生的這樣的專業問題的講解,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教師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生的知識鋪墊到了什麼地步,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每節課的內容少點,讓學生認為自己學習這門課能聽懂,樹立能學好的信心。

在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對於旅遊有了感官上的認識以後,有些內容就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比如在講到旅遊資源的定義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對靈石的了解,說說什麼屬於靈石的旅遊資源?為什麼?學生在剛剛接觸這種教學方法時很不適應,連站起來的勇氣都沒有,更不用說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先站起來,不論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即使回答是錯誤的,也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尤其是對於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更要鼓勵他們站起來,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一些學生習慣說「不會」,在他們說不會的時候教師應鼓勵他們,告訴他們再想想,相信你們能行,並給學生適當引導。通過不斷鼓勵,讓學習不好的學生張開嘴,說一兩句話;學習好的學生逐漸地能夠說一個觀點。

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是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以後奢侈的消費。有很多學生連火車都沒有見過,更不要說坐過。所以教師在講述這些內容時就要讓學生看看什麼是火車,通過幻燈或者影視資料讓學生從感官上認識火車。我在講火車這種交通工具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鐵路最遠通到哪裡?」我在驚嘆的同時更加的生髮感慨,現在的學生對於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旅遊內容涉及的六大要素學生就知道得更少了。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應盡量用學生知道的內容引導他們認識未知的事物。舉例說其他地方學生比較陌生,靈石的王家大院景區學生比較成熟,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客人來了王家大院吃什麼、住什麼、買什麼等,讓學生髮言,並根據身邊實際推出理論知識,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

旅遊學概論篇5

論文關鍵詞:任務驅動;中職學校;旅遊概論課程;探索與實踐

一、中職《旅遊概論》課程特點

《旅遊概論》是中等職業學校旅遊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人門課程,足國家教育部和國家旅遊局指定的專業必修課。它以旅遊活動的主體、客體和媒介三要素為切入點,探討旅遊活動的基本規律;從旅遊者、旅遊資源、旅遊業、旅遊產品、旅遊市場等方面,深入分析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現象。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深刻領會和掌握旅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典型問題能獨立思考,有獨到見解。同時,通過旅遊審美的熏陶,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為今後更好地從事旅遊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奠定紮實基礎。

二、中職《旅遊概論》課程任務驅動教學研究背景

在《旅遊概論》課程的教學中,目前多數中職學校仍採用以學科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旅遊概論》課程具有抽象性、邏輯性、概括性等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致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均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與弊端。因此,建設適合中職學校《旅遊慨論》課程的內容體系,改進課程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已成為當前專業理論教學的一個熱點問題和重要課題。

三、中職《旅遊概論》課程任務驅動教學及其實用意義

1.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典型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具體任務之中。這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揮。

2.任務驅動教學的實用意義。

(1)有利於打破教材原有的板塊結構和教材局限。在《旅遊概論》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在確定「旅遊活動要素分析」為該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再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全面構建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這就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結構和章節局限,形成「1個核心、3個模塊、5個學習項目、22個具體學習任務」的課程教學體系。1個核心為:旅遊活動分析;3個模塊為:旅遊活動基礎知識,現代旅遊三要素。現代旅遊關聯問題:5大任務為:走進旅遊、認識旅遊,如何成為名旅遊者,向同學介紹家鄉的旅遊資源,為家人安排一次旅遊活動.分析當地的旅遊發展情況:22個具體學習任務為:旅遊的產生、古代旅行、近代旅遊、現代旅遊、旅遊的概念、旅遊的類型、衡量旅遊活動發展狀況的指標、旅遊者的界定、影響旅遊需求的因素、旅遊者類型及其需求特點、旅遊資源的基本概念、旅遊資源評價與開發、旅遊資源保護、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交通、旅遊景點、旅遊商品、旅遊客源市場、旅遊的影響、旅遊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每一項任務的教學以真實案例導入,使學生進入相應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運用調查訪談、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課題討論等方式和手段實現每一項教學目標。

(2)有利於教師主導地位的實現。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建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改造,《旅遊概論》課程具有內容知識與技能更新快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只能引導、幫助學生學習《旅遊概論》的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在《旅遊概論》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過程中,自己必須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並且要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及時總結,找出切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結合點。要真正實現的教師主導地位,創設恰當的任務至關重要。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重難點來設計任務,將自己所要講授的內容藝術地隱含在一個個具體任務當中,使任務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通過完成任務來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任務的提出要與實際生活相適應,目標要明確,操作性要強。

(3)有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中,居主導地位的教師設計好任務后,就要組織、引導、激勵學生來積極完成任務,要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是學生主體發展與主動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必須要有主動參與才能獲得成功感。要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知識、技能、思維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鍛煉,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教師就可以真正解放出來,真正達到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應突出強調學生在教育中所處的主體地位及主體作用。學生既是我們教育的對象,又是我們教育的參與者: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學生的學是不能被教師的教所取代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容被忽視。「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四、中職《旅遊概論》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應用過程

以筆者所任的《旅遊概論》課程第四個大任務《為家人安排一次旅遊活動》為例,來簡述任務驅動教學的實踐應用過程。

1.第一階段:提出明確任務。為了表達對家人多年來關愛的感激之情,利用自己學習旅遊專業的優勢,為家人安排一次旅遊活動。這樣布置的任務已不僅僅是任務,也是一種對家人熱愛的表現。接下來筆者把整個任務分解成5個較小的具體任務:尋找合適的旅行社,聯繫能提供旅途當中吃住的旅遊飯店,落實恰當的旅遊交通,確定遊玩的旅遊景點,計劃好採購的旅遊商品。通過以上5個分解任務,學生明確了總體任務,藉助一定的情景模式,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完成任務的動機和興趣。對任務進一步剖析,並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豐富學習經驗和培養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能力,最後解決「為家人安排一次旅遊活動」這個較為複雜的任務。

2.第二階段:學生完成任務一個好的任務,學生在完成時是不把它當作任務來完成的,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認知水平及審美觀念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通過協作(生生合作或師生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這樣可以通過互相學習更好地補充自身知識結構的缺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協作精神,體會合作樂趣。如「尋找合適的旅行社」,筆者關注學生任務的進行情況,並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這個幫助是在學生「探索」的基礎上提供的,有筆者提出建議.也有在筆者指導下學生向外界尋求解決方法,而不是由筆者「包辦」。

3.第三階段:任務評價。評價是學習者學習情況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最能體現學習者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為此,筆者先讓小組間進行互相評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修改不足之處,最後舉行一個成果交流會,由筆者與學生組成一個評價小組,選出「最科學的安排」、「最節省的安排」、「最感人的安排」,等等。這其實不止是一堂旅遊知識課,而且是一堂充滿親情的感恩課.真正體現出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4.第四階段,建構新知。這一階段是對任務的檢查與重新進行的過程,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形成自己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建構起新的知識。同時,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提出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並對目標任務做比第一次更為具體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