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始末:借外資40億美元

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始末:借外資40億美元大亞灣核電站全景。這座中國大陸第一個大型商業核電站,在審批之時便因「是否合營」引發爭論。2008年7月,在正式發電14年後,其還清了全部貸款,連本帶息共56.74億美元。供圖/大亞灣核電站

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始末:借外資40億美元

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中華電力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勛爵。供圖/大亞灣核電站

1985年1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合營合同正式簽字。簽字的雙方,分別來自廣東和香港。

在歷時7年的籌備之後,大亞灣核電站工程正式啟動。這個由廣東、香港兩地合營的核電站,既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大型商用核電站,亦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

第二天,鄧小平會見了香港中華電力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勛爵,並稱,「用這個項目作為我們改革開放的典範」。

「核電設想」

「建不建關乎政治」

利用核能發電,中國人曾設想了30年。

新中國成立之初,發展核電與爆破原子彈的計劃,便被一同提出。但因為種種原因,前者屢屢擱淺。

1955年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薄一波在《原子能計劃12年大綱》中指出:「用原子能發電是動力發展的新紀元。」較早提出搞核電站、綜合動力系統的設想。

清華大學的呂允文教授曾在媒體上撰文敘述,1964年,清華大學在北京昌平建成了原子能研究基地,代號「200號」。1970年,在「200號」負責人的建議下,又啟動了「03-820」工程,計劃在國慶節前把電送到天安門。最後因未攻克關鍵技術等原因,該工程停建。

上世紀60年代末,華東用電告急。1970年2月8日,周恩來表態,要靠核電解決上海和華東的用電問題。

中國首座核電站因此被命名為「七二八」工程,但「文革」讓它遲遲未開工。

遲遲沒有進展的核電計劃,甚至讓中國人在當時的國際舞台上遭遇了小小尷尬。

1984年,中國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年度會議,被安排與英法美蘇四國同坐第一排,這出乎中國代表團的意料。按照慣例,坐前排的都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國家,而中國內地當時還沒有核電站。

但主辦方表示,中國的台灣已有核電站,「中國有權坐在第一排。」代表團成員、時任國家和工業部部長的蔣興雄恍然大悟。

「能不能和平利用核能,在當時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2009年初,中國老一代核電人、中國廣東核電集團高級工程師俞潔純,這樣表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對於核電發展的迫切:「美國、蘇聯等國都和平利用了原子能,中國建核電站卻舉步維艱。」

「蘇南擱淺」

自主還是引進惹爭論

按照中央最初的設想,因為華東地區缺電嚴重,準備在蘇南建核電站,選址江蘇江陰。

但在之後的進一步論證中,蘇南核電站面臨著重重困難。

張愛萍曾任國防科委主任,其子張勝的著作中曾提到,蘇南核電站的決策,在中央引發了一場爭論,就中國核電的發展出現兩種意見,是依靠自己、立足國內?還是引進技術、合作生產或成套進口?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