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3年,在惠州哪裡買房比較好?

沒有最好的樓盤,只有最適合置業者的樓盤。

針對不同目的的置業者,推薦的片區和樓盤是截然不同的。

就片區而言,惠州最受熱捧的無非就是大亞灣西區、惠州南站周邊、惠城區金山湖和江北四個片區了。最有投資潛力的還有幾條線,大概就是深圳14號線、莞惠城軌沿線和惠州市1號地鐵規劃線這麼幾條。其他的各種客專沿線站點可以參考目前的廈深高鐵各站點的情況,不提也罷

以上都是講大方面的,稍微知道惠州的總體情況就好了。

至於臨深的惠陽區,大亞灣區,到底怎麼樣這種問題沒法回答,地方規劃寫得挺清楚了,我是不太想重複。就回應你最後一個問題吧——深圳地鐵延線到惠陽區,是真的嗎?

答:該線路未納入《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3年)》,也未通過深莞惠三市聯席會議,當然也未能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

這個回答直到2023年都是唯一的、正確的、權威的回答。

————————

補充下惠州北站的2023年初步判斷——

首先,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這個新區要建好房子,大概是10年之後的事,也就是2035年左右吧。目前惠州北站,乃至金石二路一片的地基本都在動工了,但參考周邊金石一路和二路,乃至金石七路周邊的情況看,20年建成像樣的城中村就不錯了。當然,惠州北站這邊的建設速度會快一倍左右,畢竟高鐵還是有點用的。

不過,惠州南站、臨近大亞灣的片區其實也花了五年才建起來,要說人氣、配套之類的,我說十年才能合格真的相當保守了。

其次,惠州北站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發展速度根本快不起來。因為有兩大局限——偏僻和交通制約。

眾所周知,惠州老城區的發展方向一直都是向南發展的,或許是因為深圳在南方,從十幾年前的南部新城,到今天的金山新天地,可以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惠州市的幾乎每一個重要項目基本都放在老城區南方。沒有一個大項目是向北面發展的。

一個都沒有。

所以,距離惠州60公里的惠陽叫城區,道路兩側基本都有各類重大項目(惠大、港惠、跳水館、中職城(要知道惠州九成以上職校原本在江北片區的,結果後來只有技師學院搬到惠博大道)和村民建房,而距離惠州20公里的博羅,惠博大道20公里沒有任何大項目大企業大場館或者較大的學校。

交通不好的瓶頸在哪呢?在過江大橋。

2018年之前,只有三座橋,其中惠州大橋是平時堵到凱賓斯基,下雨堵到義烏。合生和中信稍好。現在加了隆生大橋,然後在建的還有梅湖大道的過江大橋(貌似叫第三東江大橋),還有一個鐵路公路兩用橋吧……

大家用腳趾想一想,為什麼一下子建三座跨江大橋呢?肯定是因為太堵了啊。

然後大家再想想,六座跨江大橋夠不夠呢?

其實也只是緩解交通堵塞而已,為啥?

因為江北類似於半島一樣的形狀,目前只有惠州大道、雲山路、三新南路等幹道分流,再多橋也得從這三四條路走,所以還是沒有把根本性的問題解決掉。

其三,惠州北站只會增加惠州的交通痛楚感。

惠州的交通規劃痛點很多,最突出的有兩個——惠州市汽車總站和南線客運站相距不到一公里,完全沒有達到分流車流、客流的目的。

第二個就是惠州站(三站合一)。上面我說過江北堵車嚴重,但不了解的人可能認為就是一般從城市堵車,實際上是不了解惠州站的特殊,惠州站是火車站,莞惠城軌小金口站、惠州市xx汽車站(未建好,在火車站對面)的同一地點。

可以想象,今後有多少人流會在三大站這裡聚集,然後幾乎全部朝江北方向分流。

然後是惠州北站,這個高鐵站和惠州站距離也不遠,三四公里吧,沒仔細看過。

這又是個尷尬的距離,需要轉車,很不方便,直接導致了惠州人無法通過莞惠城軌把高鐵的優勢利用起來。尷尬二是惠州北站對市區來說又太遠,非常遙遠。

可以說,市民從老城區到惠州北站和惠州南站一樣遙遠,幾乎要耗費60分鐘以上時間,這個時間差不多是坐公交車到惠州機場的時間(50分鐘)了,所以,不管惠州北站能聯通哪些線路,對於惠州人來說,都是極其不便的交通選擇。

其實,這樣的規劃思路也有其優勢。大家知道,廣州和廈門都是以一個中心站點為主導,其他站點分流的規劃模式。這種模式下,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極快,交通極其便利,郊區也能通過主城區快速轉戰,缺點是中心樞紐區域能堵成黑洞。

而惠州、東莞這些三線城市選擇的是另一種分散站點,全面發展的規劃思路。好處是各片區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劣勢是無法形成集中、明顯的交通優勢。

目前來看,廣州、廈門模式是勝出的,而且未來幾十年內還是會保持優勢,但從長遠來看,集中到中心樞紐站點再分流的設計今後很難調整。惠州、東莞的交通模式雖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顯示優勢,但可能在更遙遠的未來會發展成更加先進的城市交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