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苏州太湖怎么玩?“隐藏版”太湖游玩线路揭秘!

初冬,是怡人的季节

飒爽的金色铺陈开来

不妨在这美好的时节

开启一场太湖畔的寻宋之旅!

01光福-东山线路推荐

光福寺桥(琵琶桥)→紫金庵→陆巷古村

光福寺桥(琵琶桥)

光福铜观音寺前的光福寺桥建于宋代,为单孔石梁式平桥,跨越福溪市河,连通上下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面由三块完整的花岗石条垒砌,桥的两侧刻有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原栏杆采用武康石建造,于2010年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光福寺桥”其实并不是原名。相传,时任苏州知府的范仲淹来到光福,在寺旁学堂听到一位学童抱着旧琵琶唱到:“学堂面前小木桥,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吓得我伲心惊又肉跳。”为了百姓安全过河,范仲淹捐资修桥,取名“琵琶桥”。

巧的是,倘若在桥栏杆的一端用指甲轻轻搔动,另一端贴耳可听到铮铮的清脆响声,犹如琵琶弹奏,悦耳动听。历经岁月的沉淀,如今古桥安然屹立于寺前,透出一份悠悠禅意。

紫金庵

紫金庵位于东山中部的西卯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寺院四周山陵起伏、层峦叠翠,山坞里松竹苍劲,环境清幽。紫金庵是典型的小庙装大佛,虽只有一殿一堂,却凭罗汉雕塑荣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大殿左右两壁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像,相传为南宋时期民间代表性的雕塑大家雷潮夫妇的作品,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十六罗汉相向而列,长眉、看门、评酒、讲经、骄傲、伏虎、过江、听经罗汉列为一排,托塔、打坐、挖心、愁思、沉思、降龙、钦佩、藐视罗汉列另一排。

紫金庵“三宝”也是参观的重点,经盖如纱、慧眼如炬、华盖如云。罗汉像上方塑有“四大天王”和“二十诸天”像,其中一尊飞天塑像以左手三指托起经盖,顶而欲穿,右手微撩一角,拿捏轻柔,其余部分自然下坠,飘逸随风,似绸如纱。大殿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慧目微敛,仔细看一下,佛像的眼睛似乎能随人而动,称之为“慧眼”。三世佛背后是望海观音,其头顶祥云,华盖托于云端,薄如蝉翼,与观音宛若一体,徐徐而共行。

陆巷古村

陆巷古村位于太湖之滨、嵌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岛,同洞庭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陆巷古村形成于南宋初年,史载,宋室南渡,途径太湖,见东山雄峙湖中,清幽静谧,遂有王、叶、姜、张等多员战将把家眷安顿在此,辟建了一座有六条巷的村庄,故名陆巷。

陆巷古村是目前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明清古村落,历史上有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厅堂72座,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仍有30座左右。

村内的宝俭堂又名“梦园”,始建于宋代,原为户部尚书、文学家、词人叶梦得的故居,是陆巷明代官宦府第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私家古典园林之一。园内曲桥回廊、石栏水榭,将小园点缀得精致小巧,令人喜爱。

走在陆巷,一眼望去是一幅“山抱村落林绕屋,青峰楼阁架碧空”的诱人山村风貌。“寒谷渡”牌匾高高挂起,手摇船停泊随意飘荡,马头墙巍然耸立,即使你已经来过陆巷很多次,每一次来都会有每一次的沉醉。

02西山线路推荐

植里古村→林屋洞摩崖石刻→后埠双井

植里古村

植里古村位于西山岛北部,村落约形成于南宋末年,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传统村落。来植里古村,“植里三宝”一定要看一看。

第一宝便是位于村口的古道,其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沿着笔直的古道走进清幽无限的山野中,仿佛穿越回了百年前。

第二宝是位于古道北端的永丰桥,其始建于宋代,现存古桥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建。桥上台阶、桥栏均保存完好,东西两侧各置有一对桥耳石,东侧北端桥耳石下方嵌有一青石条,上刻楷书“康熙四十一年重建”字样。

桥边有一棵三叉古樟,是“植里三宝”里的第三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树干粗矮,枝叶茂盛,亭亭如盖,遮阴古桥。夏日之时,古树便成为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

古道、古桥、古樟、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典雅的天然图画,这里也被誉为“最美村口”。

林屋洞摩崖石刻

对于寻访西山宋代遗址的旅人,林屋山摩崖石刻是一定不可错过的。在林屋洞口以及林屋山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各种石刻40余处,有南宋名士范成大的“到此一游”,也有明人王鏊“天下第九洞天”题字。

后洞为出口处,洞名曰“阳谷洞”,洞周围共计有十二块石刻,大部分为游人所记,其中以李弥大的《无碍居士道隐园记》为最古老、最珍贵,记述了李弥大在洞旁筑庵就隐的情况,也是林屋山众多石刻中的精品。

李弥大,即无碍居士,宋崇宁五年进士,金兵入侵后,先后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后遭弹劾,自请解职,于林屋山筑无碍庵潜隐。

后埠双井

金庭镇蒋东村后埠有一处双井,开凿于南宋,元代大德年间在双井上添建井亭,井亭四角方形,结构平稳、朴实,风格简洁大方。现井、亭保存完整,为村中主要公井。

井泉潺潺,仍有不少村民前来打水,两边青石井栏上留下了3至4条粗绳磨蚀痕,井栏异常光滑,似有包浆。

良好的排水系统也保证了井边地面的干燥,井亭旁的石质水槽虽然被水侵蚀变得斑驳,但仍有村民使用它来洗蔬菜,每个细节都在静静述说着古井与人世的故事。

漫步者旅行团建一站式为您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