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什么是民宿?民宿应如何经营?民宿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民宿?民宿是指:利用居民闲置的房源,作为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一个好的民宿需要投资者用心去打造,打造成一个游客进入房屋感受不到陌生感,感受到温情和舒适的“家”。

我国的民宿大多数存在于农村或偏远的郊区,尤其是靠近景区或者乡村旅居的地方。

这些地区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有资源,流量符合民宿的定义。另一个是有天然的吸引力,适合游玩、观光、旅居、康养等。

对于民宿投资者和经营者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如何形成完整的经营链,还需要注意如何去迎合游客的需求。

亲情化,让民宿不再陌生。

民宿的定义不同于传统的宾馆,传统宾馆的定义就是住得舒服,而民宿的定义则是体验到“民”字上,“民”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人民、居民、农民等,这些词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亲切感。

民宿的灵魂恰恰就在这里,民宿需要让游客有一种“家”的感受。

感受到民宿主人的热情和好客,感觉到民宿主人服务的无微不至,感受到一种宾至如归的体验。

我想民宿最初的开发者,肯定是身处异乡,时时刻刻都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才会开发出如此浸入身心的乡情。

一个真正好的民宿,人们的评价肯定不是说这家民宿住得怎么怎么样,肯定先说这家民宿的服务如何如何的好,这也是一个好的民宿应该具备的特色。

现在的民宿或多或少的都加入了一些商业宾馆的性质,慢慢的人们也分不清什么是宾馆什么是民宿了,感觉民宿和宾馆也没什么区别。

家庭化的民宿慢慢也转变成商业化的宾馆,单独的民宿小店也慢慢转变成连锁民宿,民宿的主人也慢慢转变成民宿的投资方。

然而投资的时候还是挂着民宿的招牌,其实早就是宾馆的性质了。

这也是民宿投资方忘了“本”的表现。

现代化的民宿逐渐偏离了民宿“亲情化”的初衷,让民宿显得四不像,脱离了原始的含义和动机。

当然,不能拿着情怀去生存。人们就算是有情怀,也需要资金的支持,这也是投资者必定经过的路。

但正如小标题所说的一样,这样的民宿游客真的乐意接受吗?

这样的民宿游客真的喜欢吗?情怀和利益之间如何平衡?

还是需要各位民宿投资者细细琢磨。

一个完整的“乡土化”民宿

之前小编也说过,民宿的灵魂在于“民”上,而“民”则体现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自然风景,当地的文化特产。

这些民俗和风景,让游客感受到身心的放松,让游客回忆起小时候,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民宿最有魅力的地方。

一个好的民宿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博物馆,一个好的民宿就是讲述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一个好的民宿就是一个地方的指向牌。

这便是民宿与地方结合的产物,乡土化的民宿。

形成一个完整的乡土化民宿,往往跟当地的地域和文化有所关联。

其风格、设计、构造都与当地的地域和文化有关,形成了独特且差异的民宿风格。

人们常常也会抱着猎奇的心理,被这些独特差异的民宿所吸引居住,这也是差异化文化休闲旅游时代的开端。

当然这种差异化文化很容易被设计者和经营者无限放大,把民宿骨子里的风物化、风俗化、风情化和风味化所忽略掉,这就与民宿所产生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背道而驰了。

民宿“定制化”个性需求

从我国目前民宿的消费群体来看,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居民以及外地的游客,这些游客的年龄大多数趋于30岁至40岁之间的已婚中产阶层或者50~70岁之间的退休老年人。

这也与民宿的定义基本吻合。这些消费群体普遍消费能力强、对于生活水平追求高、有着定制化住宿需求和服务。

定制化的需求和服务预示着个性化、高端化、差异化。这里的高端化不单单只是住宿高端化,还是服务、环境、设施高端化。而个性化和差异化,则表现在游客对民宿的需求等因人而异。

民宿定制化服务到底是什么样的?

民宿主人需主动为游客提供亲情个性化服务,而这些服务未必高端或者过于个性。

但这些服务必须围绕着民宿的标准“亲情化”展开,让游客在民宿的体验有所保障。

当然,标准化的服务并不会让个性化消亡。

标准化只是为了保证游客的体验,而个性化则是加深游客的体验。

其个性化服务可以体现到服务内容、手段等方面。让游客在民宿住宿时有一种超出预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