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今年国庆回家会塞车么?

    又快到十一黄金周了,很多人现在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回家了。同时,又在担忧是否塞车,为何一直节假日就塞车,笔者浅浅做个分析。

图自网络

    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广州市政府推出一个“惠民大礼包”——公交地铁全免费服务,但短短一周这个“大礼包”就被收回。来自广州地铁总公司的数据显示,这免费的一周内,公交地铁日客流量高达1754万人次,地铁乘客“脸贴脸”挤在一起,造成了“塞人”现象。金钱的免费却造成了时间的浪费与精力的耗费。

免费首日地铁图

    相似的是在2012年中秋节,“小型客车在四大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通行所有收费公路”的方案首次推行,免费带来的代价即是车流量的大幅度提升,使得高速公路不再高速,甚至拥堵。比如广州交通部门统计,国庆车流量比以往假期上升三成。于此同时,也遭到桥路公司的抵制。

图自网络

    由免费政策带来的“塞人”“塞车”这现象,又改如何解决?

    各大网站上都有学者针对这问题进行讨论,只不过大多在分析问题而非在解决问题,亦或者“只治标不治本”,甚至看到“限行”这种方案。我特别同意薛兆丰在《经济学通识》里针对“制堵问题”所阐述的观点——只要是避开免费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南辕北辙。在此结合自身的理解分享一下。(浅浅而谈,欢迎指导批评。)

图自网络

一、明确问题:制堵

    处理问题时,直接处理问题往往会比间接处理问题来的更省人力物力。既然免费通行导致了交通阻塞,那便回归收费,甚至可以提升价格。这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一种常见的处理事情的办法(这个方法试一下,不行就还原),为何迟迟得不到应用?就是考虑了过多的无关因素。在这问题上应该做到“只对事不对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好办法。

二、道路是私用品而非共用品

    在此提一个定义——共用品,即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影响其他人使用,反之即为私用品,如电影,音乐等。很多人认为道路不应该收费就是认为道路是公用品,只不过道路上这个区间属于这辆车,其他车辆就再也使用不了了。如果道路为共用品,那么我平时回家需要1个钟,节假日回家也仅需要1个钟。

    由此同时,我国大多道路都由企业筑路,由企业私营。显然将道路实为共用品对其极不公。

图自网络

三、免费最贵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免费的,即便是政府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也能在税收中体现出来。市场由供需关系进行调节,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如果突然遭到干预,如道路免费,其必将失去原来的平衡,从而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重新进行调节。情况如同2010年广州地铁公交免费,原本仅是几块钱的事情,抛开拥堵者耽搁的时间不谈,维持整个环境的稳定势必花费更多。

    现在节假日道路免费,堵车使道路的使用效益直线下降,大流量带来的道路维护、工作人员的增加,所以的一切都在为道路免费承担着花费。一个点的免费,往往要从其他地方体现出来,而且整个过程处于不稳定状态。

四、收费妙处

    收费能区分使用者的需求。人类是善于寻找替代品的动物,在做决定之前总会瞻前顾后,愿意支付道路费出行的相对于不愿意支付的,其需求肯定比较大。一方面可以帮助需求量大的人,另一方面又能缓解交通压力,以收费确定需求的办法可行。

    收费能帮助政府进行成本核算。物品的价格总是在长期的交换后,由供需关系体现出来,作为政府项目往往缺乏比较的对象,通过对于道路费用的收费及价格的确定,以不堵车为设置点,以收入倒推供需,结合投入的财力物力可以进行成本的核算,为之后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数据。

图自网络

五、出行不是刚需

    在分析问题中,总有人使用刚需这个词,如果说出行是刚需,那么通过道路出行不一定是刚需吧?人类是善于寻找替代物的动物,在出行前总有多种方案,只是选择更划算的罢了。再者,出行也不是刚需,像10年地铁免费,重新收费后人流量立即掉回了原来的水平。

六、别拿穷人当幌子

    惠民政策惠的基本都是富人,穷人哪有自驾车,基本都是坐大巴,而大巴并不包含在政策里面。换句话说,道路免费不仅没帮到穷人,而且其交完费还有共同承担其他车辆免费所带来的代价,实为不公。

图自网络

    想把复杂问题想简单化,必须从源头上找原因,而处理事情时,必须“对事不对人”。

    今年国庆塞不塞车?我只能说,必定。我们拭目以待?

    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思想,只不过把世界观放大了而已。

(谢谢阅读。)

编辑/文 | 番薯满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