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张九龄写的这首月亮诗,其实与湖北有关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清风明月本是自然界中极为常见的事物,而在有心之人的眼里,又常常是诗情画意的代名词。尤其是月亮,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思的对象。无论月亏还是月盈,月亮总能让人灵感乍现,文思泉涌,而这里面又大多离不开思念这个主题。

于是在我国众多的诗词精髓中,与月亮有关的相思作品便实在不算少数。从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中,描写爱情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到李白写给王昌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讲述的是友情;而杜甫的一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是思念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是亲情。

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首月亮诗。这首诗中的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每逢中秋佳节,电视晚会上必定出现的经典诗句,而且还会伴着宽阔的海面,一轮圆月腾空而起这样的画面出现。可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诗并非是写的大海上的月亮,而是在湖北荆州看到的月亮。

让我们来品一品: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写这首诗时,张九龄已经六十四岁高龄。半生朝廷为官,一生正直贤能。可谁想曾经官至宰相的张九龄,偏偏在应当安享晚年的年纪,遭奸臣李林甫诬陷,被贬至湖北荆州,做了一介地方小吏。也正是在那里,张九龄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首联通过写景点明主题。月亮由苍茫的大海上升起,就算是相隔天涯海角的距离,此刻见到的都是这一轮明月。此句中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语,写法虽稍显质朴,却如将一幅形态逼真的美丽画卷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有趣的是,诗人彼时身在湖北荆州,却并非写长江上的月亮,而是用到了大海这个意象,再与“天涯”相呼应,实为巧妙,也难怪后世之人会误解。

余下三联在首联基础上抒情。长夜漫漫,让多情的人竟生出了幽怨,思念之情害得人整夜不能入眠。熄了灯烛,披上薄衣,只有满室如水的月光相伴。更深露重,更觉凉意初透。如此美好的月色,想采上一束送给思念的人,却又如何能做得到?只得在梦里罢。颔联中的“情人”,并非是爱情中的意中人,而是指有情的人,诗人此处是说自己身在异乡,极其思念家中的亲人。

其实,根据张九龄当时被贬至湖北一隅的情况来看,这首诗不止是意欲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更是要寄托诗人对国家、对朝廷的一种渴望。普天之下,月只一轮,亘古不变地俯视着大地,而望月人的心绪赋予了月亮所要承载的意义。如此说来,喜乐悲欢的并非是月亮,是月亮之下形形色色的人罢。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关注,一起讨论。